本文根据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陈玮在(第八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上的点评整理,未经本人审核,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华夏基石e洞察原创首发,如需转载请联系szy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11月21日-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中国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联盟联合举办的年(第八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暨第五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颁奖典礼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界主体为《创世纪的组织与人—重新想象一切》,行业管理领袖和著名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企业成长之道,为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树立标杆和典范。本文根据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陈玮先生的点评发言整理。
很高兴听了很多位企业家和周禹博士以及彭剑锋老师的发言。其实我听到邓康明先生讲的,两个词表达我对当下环境的感觉,一个是混乱,一个是困惑。刚才彭老师给我们讲的东西当中,给了我们一点信息,有些东西其实可能还是不变的,在混乱困惑的时代,还是有些东西是可以站得住的,就是商业的本质还有人性的本质是不变的。
除了人的再造和组织重构,再加上人与组织关系构建
刚才周博士这个框架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框架,是非常有意义的框架,就是帮助我们去思考人和组织的关系。我在想人跟组织的关系,我觉得可能还可以再略微扩展一点,就是人的自我的再造以及组织的重构。我觉得人的再造和组织的重构加上人与组织关系这样一种变局,我想可能是这三个环构成了在未来这个世界里面,我们面对这些挑战,环境的变化,可能给我们一些思路和框架。
提出组织重构新课题:如何延长职业寿命
刚才周博士讲了好几条,是值得去回顾一下的。我不是以他那个顺序为准,第一个就是中国的老龄化,70、80或者90后独生子女,二胎等等,围绕着人口方面的演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举个例子,最近我也有机会在万科谈了好几个有一定地位级别的干部,我发现他们有点纠结,他们都是独生子女,虽然已经位高权重,双方父母都有重病。这个其实在他们组织当中这种状况是肯定会发生的,因为双方父母都至少有一个人有重病,这种情况我后来发现也不是很少。这个其实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他的工作状态,它的处境是非常大的。这个影响对他的处境,他的状态,我们组织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对他的动力和激励水平的影响,我们当时说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员工,在他人生重要的阶段,我们怎么样去帮助他能够应对这种人生的挑战。
举个例子来说,其中有个管理者,我们觉得他是非常好,他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薪水是比较低的,他现在这种情况需要现金流,为双方父母去治病,用的药都很贵。我们愿不愿意改变我们雇薪的水平,去帮他一把,我们做了这样的决定,去改变他的薪酬结构,去帮助他度过人生阶段性的挑战。还有刚才康明讲了,除了周博士,我们都是60年代的,他说他out了,我们是不是应该out了,有很多四十多岁出头的人都感觉到要被out了。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这种情况,因为三十多岁如狼似虎一拨一拨上,是非常好的一个情况,但是我们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人是不是应该out了?特别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的社会,组织应该想办法帮助四十五十多岁的人能够延长他的职业寿命,能够让他有第二春、第三春。这个事情也是组织重构当中所要做的事情,这个是人口方面的这些变化。
关于全球化,每个企业都需要自己独特的办法
刚才周博士也提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给大家带来很多机会,但是这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挑战。中国企业真正能够有实质性在全球成功的,像华为、联想这样的企业并不是太多。不管是通过一带一路出去还是通过收购兼并其他的运作,我觉得这方面是我们需要重构这个组织跟人的再造。刚才周博士讲的过程当中也提到了他的一个模式,本土心、全球脑、全球行等等,我觉得在这方面,企业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办法。比如有些公司派现在有潜力的人到美国或者欧美这个市场上,让他跌打滚爬,不一定让他产生什么业务结果,让他浸润式的,在这样的市场打拼。也有吸引海外的留学生,有计划的回到中国来,让他了解到具有中国企业的概念,这方面也是需要有非常多的实际的方法去做这样一种变革。
国企领导者“不太作为”依然是未来的挑战
刚才他也讲到国有企业的变革,我在过去服务过很多国有企业,还是有些交往。我接触到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领导者,现在好像士气都不是太高。觉得没什么太大的前途,我不知道这个是阶段性的,我希望这个不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很多人觉得没有看到前途,是不是应该撤?包括现在很多著名的做到一定官阶的公务员离开公务员体系,来到企业一样,还有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可能也有一点缩手缩脚,不太作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我们怎么在组织和人当中去再造和重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要帮助员工卸载旧知识体系,重新安装升级
刚才彭老师特别提到了,我相信周博士刚才也提到了,人均效率的问题,这个是在几年前我用合益的数据发现我们全球的数据来看,中国企业中层管理者人均的收入在全球范围当中已经是不得了了,两年多前,中高层的管理者已经大大超过了比如台湾、香港、美国、欧洲人的收入。我们在中国有很多人是赚20万美金以上的,美国赚20万美金也不是很多。20万美金在中国来说只不过是所谓的百万年薪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企业当中,百万年薪的中层、高层是非常多的。这种情况我们怎么样不断提升人的价值,我们还是可以观察到一个情况,中层拿到20万美金,你跟欧美拿到20万美金的人的水平相比,资历、阅历和能力、创造力相比,这个可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当然可能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自己的观察,还是有的。这方面我们怎么去快速的提升,通过所谓的重新再造人或者帮助很多的人去卸载他原来的知识技能的体系,重新安装,重新配置人的能力和技能和知识体系,我觉得都有很大的挑战。
人的环境发生变化,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刚才也讲到了创新创业,这个对我们的人是有很大影响的。人的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很多人心理浮躁,他因为想出去创业,他目前的工作可能就做的不是那么投入了。另外就是提供了很多机会,给人未来的就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借助双创对人和组织的重构带来的机会,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外部的环境。
给烦躁和焦虑的企业人四个建议
整体来说,我觉得组织需要迅速的重构。但是组织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