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乡土中国与红楼梦那被人嫌弃的乡土气是最中
TUhjnbcbe - 2021/4/14 16:43:00

从前我总是追逐着一些很时髦的东西,国外带回来的糖果都特别香,味道可能并没有多好,但是觉得洋气;节日也要过个圣诞节才觉得有气氛,明明没有什么节日氛围基础,但是觉得洋气;连名字都觉得要弄个英文名才好,取的也可能只是外国人眼中的“小红”,但是觉得洋气。

真切地体验了几年国外的生活之后,国外的糖果真的是特别难吃,不是像塑料就是像中药;圣诞节是一年中最荒芜的日子,每个城市除去游客就像是个空城,哪有过年热闹有趣;顶着一个英文名的生活更是难受,仿佛是一段偷来的人生,没有真实感,后来我索性把英文名扔了,虽然我的名字发音对于外国人来说绝非易事,但是这点困难都顶不住的话,也没什么话好说了。

读《乡土中国》的同时,我也在看《蒋勋说红楼梦》。一开始,我的刻板印象是前者这个名字似乎给读者锚定了一点中国社会土气的味道,而《红楼梦》里通灵宝玉安身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贾府却是一个没有人会说土气的地方,刘姥姥的乡村才应该是土气的。两本书一起读才发现其实贾府才是最乡土的地方,那被人嫌弃的乡土气是最中国的味道。

土是泥土的意思,乡里人的生活就是和土地息息相关的,没有经历过种地谋生的苦,很难明白泥土的可贵,而现在洋气的繁华都市若是没有土地作为坚实的基础,无异于空中楼阁,梦幻泡沫。秦可卿明白土地的可贵,也早早地给王熙凤托过梦,嘱咐她要在繁华时开源节流,未雨绸缪,置办几亩良田为后世打算,不过凤姐没能放在心上。

从前的乡土社会里,几乎是没有文字的,所以这也是常被城里人抓住的把柄,笑着乡里人愚笨,没有文化,没见过世面。乡里人不愚,只不过是乡土社会简单,变化性小,靠世代口耳相传的经验就能过好这一生了,文字的作用并不大。凤姐,贾府现任CEO,把偌大的荣国府治理得明明白白,谁人不服。上下五千年,都也没有人敢说她愚笨,没有文化,没见过世面,可她就是个实打实的文盲。堂堂公侯府第自然比寻常乡里的情况复杂得多,可是有她的精明能干,有上届王牌CEO贾母的点拨传授,还是能应付得过来的。可见,乡土社会里不是愚到不识字,是没有对于文字的需求。

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根根由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每个人像是丢进水里的石子,荡开的波纹就是一层层的私人联系。以贾母为中心围绕的是各位金钗,再以各位金钗为圆心向外有各自的联系,整个贾府就是像这样千丝万缕的私人联系构成的庞大网络。贾芸走投无路想去贾府分一杯羹,为了搭上线,身为长辈却愿意叫宝玉爸爸,不过宝玉这条线走不通。退而求其次,就买了冰片麝香孝敬凤姐,才算是联系成功,拿到了贾府的花草生意。这样的人情生意油水太多,这也为贾府最后入不敷出埋下了伏笔。

这样由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之下,道德也是于私的,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自己。薛蟠犯罪,不仅薛姨妈着急,连贾*不情愿也要出面干涉,因为出于私的道德和法律具有伸缩性,视人情关系而定,四大家族关系盘根错节,一荣俱荣。自然东窗事发,也是一损俱损。这与西方的团体观念不同,道德是于公的。不同的个体聚集成团体,一切为了团体,个体之间是平等的,道德体系需要权利来维持,要保证所有个体的权利,法律限制着代理人的权力。

在团体观念下,家作为一个小团体的功能很有限,几乎只有生养的功能,孩子成年便又是独立的个体。这与乡土社会中家的概念不同,家是个事业组织,扩大可以成为氏族和部落,负担*治、经济、宗教等功能。社会圈子的大小会随着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事业小,夫妇二人承担足以;事业大,兄弟叔伯都可以在一个大家里,荣华富贵的贾家俨然如一个小国,潦倒后的树倒猢狲散又是另一番景象,这前后的差别怎么会不让人感叹世态炎凉呢?

乡土社会中圈子有限,所有人都知根知底,由于这种熟悉,所以天然有种信任。所以,社会关系不需要法律维系,只靠礼俗便可,是礼治而非法治。礼是公认的行为规范,维持礼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累积的经验,是不成文的被广泛接受的规范。在稳定乡土社会里,年长意味着经验丰富,说话也更有分量,所以长幼有序是有道理的。《红楼梦》里的贾母便是这样的一位长老,家里的主心骨,现任董事长,再大的事,只要有史老太君的一番话总能摆平。

乡土社会的种种特征都可以在红楼梦里找到,可见传统社会的乡土性是最中国的味道。但现代社会已然少了很多乡土气,变得洋气了很多。社会的基层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越来越繁杂,需要文字来帮助记忆,传播文化;社会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套共同接受的规范,所以需要法律,需要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这种活动叫做*治;社会越来越发达,人情社会里生意难以往来,需要商业发展,需要货币单位。在洋气中国的繁华盛世里,还是别忘了那些专属于中国的味道,它不排斥其他的体系,依旧支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杜家瑶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土中国与红楼梦那被人嫌弃的乡土气是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