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原料主要为松烟,由生长于海拔米以上的*山松炼制而得,十分珍贵。松烟制成的徽墨,浓黑无光,入水易化。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特色。
别看小小一块墨,制墨工艺极为复杂,需严格遵循传统非遗技艺制作。一块徽墨的问世,历经炼烟、和胶、雕模、杵捣、成型、晾墨、修墨、描金,多道工序制成,墨配料也十分讲究,优质墨配有麝香、梅片、冰片、金箔等。每一块由手工墨模圧制而成的竹石徽墨,具有墨色光泽,落纸如漆,经久不褪的特点,收藏书画两相宜。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一块徽墨的诞生,需要历经哪些工艺。古法炼烟工艺为徽墨制作技艺中最重要的环节。生长于海拔米以上的*山松,在不完全燃烧下形成的松烟灰,从采集管掉落于烟碗,经工人收集后,即为松烟成品。以古法炼烟工艺制成的松烟,具有杂质少、颜色纯、质量高三大特色,素有“金不换”之称。
徽墨配方极其讲究,往烟灰里加入麝香、冰片、珍珠粉等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比例,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寡。为寻求徽墨各种材料之配比,历朝历代日本都数次派工匠来徽州“窃学”。用牛皮或鱼鳔慢熬成胶状物,然后倒入配好的墨料搅拌均匀。和胶工艺中在松烟原料中添加了麝香、金箔、冰片、梅片、珍珠粉、牛皮胶等多种名贵药材,让徽墨具有“嗅来馨”的特点,将墨块凑到鼻前,便会自然散发出一股淡雅沉朴的馨香,令人久闻而不厌。在完成炼烟、和胶的工序后,便进入了杵捣、成型和晾墨的步骤。这个过程首先需要通过人工捶打,制成圆饼状的墨坯。制墨需要“轻胶十万杵”,就是说拌好的墨料,需要杵捣十万下才能充分融合。墨坯经过分割与天平称重后,被制墨师傅揉搓成圆柱状,最后放入雕有图案的木模中压制成型,经过晾晒的墨锭便是初制墨。塑型之后要雕模具。墨模雕刻非常难,须刀刀留痕、处处见意。雕山水、雕人物、雕花鸟,雕亭台、雕楼阁、雕书法,不仅要雕出好形,更要雕出好意。晾墨房不光要恒温恒湿,阴凉避风,还得依据南方的季节防潮防霉。同时,晾晒时间要严格按照墨的形状、重量去把控,通常一两墨锭需6个月,二两墨锭则长达8个月,为防墨块变形,还需每天进行翻面。在晾至三成干时,要进行修墨,即将边角的毛边,打磨、挫平。待完全干透后,再进入描金环节。作为徽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描金是个细致、耐心的工作。在工人的纤纤描笔下,浑厚有力的金色图案跃然墨面。稍作静置,一块按照传统非遗工艺制造的竹石徽墨便面世了。在生活中收藏一块上好的徽墨,最重要的鉴别方法就是“闻香识墨”,由于徽墨具有“嗅来馨”的特点,所以竹石徽墨在古法炼制成的松烟原料中添加了麝香、金箔、冰片、梅片、珍珠粉、牛皮胶等多种名贵药材,将墨块凑到鼻前,便会自然散发出一股淡雅沉朴的馨香,令人久闻而不厌。
身处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我们,时常需要静下来,为内心寻找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用一块非遗徽墨,慢慢研磨后,静心习字就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
“现在挣钱渠道多,年轻人不愿吃这份苦了。”
“依靠情怀来维系徽墨传承,几乎没有可能。”
“等老工人退休之后,就没人会这门手艺了。”
年,徽墨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遗。但是,如今它却濒临消亡。如今制墨车间的工人年纪最小的已经超过50岁,当这些老工人退休之后,可能就没人会这门手艺了。制作徽墨不仅累,而且脏,一会儿工夫就“体无完肤”,辛苦很久也赚不到太多钱,所以,除了老人,年轻人都不愿干这活儿了。千年徽墨,面临失传,长期这样发展下去,百年后,徽墨从历史上消失,是迟早的事。所以我们也在这里呼吁,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去。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